登山怎麼穿?一定要買貴鬆鬆的戶外衣物嗎?

身為半個客家血統,並且充分發揮客家本色的登山人,買裝備時我也要求自己『每分錢都花在刀口上』,總是再三思考是不是真的有需要。但登山畢竟是有危險性的運動, 如果沒有正確的穿著,在山上很可能有失溫的危險。

但正確的穿著知識並不等於要買Patagonia、The North Face等等昂貴的戶外服飾品牌,登山新手或許平常穿搭就有可以爬山的衣服。如果不想一開始就花大把鈔票買登山服裝,這篇文章或許可以幫助到你。

1. 登山服裝首重『洋蔥式穿著』

登山服裝主要分為排汗、保暖、防風雨三個部分,登山者為了因應山上多變的天氣,會時常穿穿脫脫地調整穿著,也因此稱為洋蔥式穿著(或三層式穿搭)。

▲ 排汗層(底層)

排汗層要具備快乾的功能,可以藉體溫快速蒸發排汗衣上的汗水。棉質的衣服不容易排汗,衣服上的水份會持續帶走體溫,容易造成失溫。

常見的排汗層材質是聚酯纖維羊毛

聚酯纖維是最常見的,各大運動廠牌甚至快時尚都有出快乾的運動排汗衣,但最為人詬病的就是穿久了會發臭。不過現在市面上也有許多抗臭材質的產品,像是添加銀離子纖維的抗臭排汗衣等等。 

〃當時也是穿著Uniqulo的排汗衣
就完成了七天的尼泊爾ABC行程

因為快乾抗臭保暖的功能,羊毛廣為登山的底層服飾使用,羊毛衣、羊毛束褲、羊毛襪、羊毛帽等等(尤其是抗臭功能,據說連續穿五天都不會臭)。但羊毛製品單價比較高,而且有些人會感受到羊毛的刺癢感,選購時要特別注意。

**重點:羊毛有快乾、抗臭、保暖的功能;快乾的聚酯纖維則是較便宜耐用。

因為我本身不用動物性製品,所以都是穿著聚酯纖維的排汗衣上山,一般運動品牌的排汗衫或運動束褲即可。

〃現在都穿這件特賣會買的長袖連帽排汗衣,
好處是風大的時候可以套住鴨舌帽不讓他飛走。
長袖也能防曬,稜線上防曬非常重要啊....〃


▲ 保暖層(中層)

顧名思義,保暖層是在覺得寒冷時添加的衣服。行徑間運動量大、體溫高,並不需要穿上保暖層,但是短暫休息或是晚上在營地或山屋的時候,就需要保暖層來維持體溫。

常見的保暖層材質是羽絨化纖(化學纖維)
羽絨衣輕便、收納體積小,但濕掉就無法保暖;化纖較重、體積大,不過優點是就算濕了還有保暖功能。

〃我的愛衣
Patagonia化纖保暖層〃

〃我自己還有一件Haglofs中層軟殼衣,
保暖透氣的材質可以在行徑間穿著〃

▲ 防風雨層(外層)

山上的天氣多變,常常早上大太陽,下午就突然雷陣雨,所以在背包中一定要準備雨衣雨褲。比較常見的防水透氣薄膜有最廣為人知的Gore-tex、以透氣著稱的eVent、以及Patagonia自行研發的H2No等等。 

〃現正服役中的Rab風雨衣(搭配eVent防水薄膜),
缺點是腋下沒有拉鍊透氣。
(背景是一大片白牆的大霸....)〃

防水透氣薄膜的價值就是除了防水以外,還可以將運動時產生的濕氣排出,這樣就不會有外面下大雨,裡面下小雨的情況。關於排濕氣的原理可以參考:一篇文章帶你看懂GORE-TEX

只是有防水薄膜的雨衣雨褲,一件都要價不斐。如果預算有限,一般兩截式雨衣褲也堪用。(不過自從迪卡儂進駐台灣後,大家又多了個比較評價的選擇)


▲ 穿著辦法

如果天氣不是很冷,行徑間我只會穿長袖排汗衣,天氣稍冷會再加上軟殼衣。休息、登頂拍照、在營地時就會再加上保暖層和毛帽避免著涼。下雨天或在稜線上風大時,就會換穿風雨衣褲,不過因為雨褲很悶熱,通常是雨大到一定程度不得已才會換。(不過還是一定要帶上山喔!)


排汗層
保暖層
防風雨層
用途
快速排汗 保暖
維持體溫
防風防雨
產品
排汗衣
束衣
束褲
壓力褲
羽絨外套
化纖外套
軟殼衣
Gore-tex外套
其他防水外套
兩截式雨衣
穿著
時機
行徑間 休息、登頂、營地 稜線上
下大雨時


2. 哪些衣服"不可以”拿來爬山?

相信介紹完了洋蔥式穿著,對於哪些衣服適合爬山,大家應該有些概念了。但是也有一些衣服是絕對不適合拿來爬山的,以下列舉一些登山NG穿搭:

棉質上衣褲
因為無法快速帶走水份,維持身體的乾燥,所以容易導致失溫。失溫在山上比高山症還嚴重。

牛仔褲
原因同上,再加上牛仔褲不方便活動,如果有較大落差,一下子跨不上去可能會有跌落的危險。


穿棉質衣褲外出旅遊可以,登山絕對不要這樣穿。


3. 為什麼要買專為爬山設計的服裝?

剛開始爬山,沒有預算買昂貴的專業登山裝,也是先從我既有的衣服來挑選,先來看看我第一次爬山的穿著黑歷史:


當時是冬季松羅湖單攻,可以看到我穿著騎機車用的兩截式雨衣、頭戴不知名保暖頭巾、背包也是平常家用的背包,比較好的是有穿登山鞋與打綁腿,讓我在泥濘之中還可以安穩的行走。其他看起來都是遊走在合格邊緣的堪用裝備。

機車用兩截式雨衣雖然擋雨卻不排濕氣,我又特別容易流汗,所以外面下大雨,雨衣內也下著小雨。儘管內層是穿排汗衫,卻始終維持在全濕的狀態,就算休息時換上保暖層,身體冷卻下來還是冷爆了,一直狂發抖。(很多山友一開始是穿輕便雨衣上山,但因為行動不方便再加上容易被枝葉勾破,真心不推薦。)

有了這次不舒服的登山經驗,才知道好的登山裝備對於登山體驗來說相當重要。

不過登山服裝的價值在哪裡?好的登山品牌為什麼要這麼貴?


▲ 讓從我們剪裁談起。

專業的登山品牌都會針對登山專門設計衣物。

以排汗衣來說,專業的登山排汗衣會有特殊的剪裁,因為肩膀長時間背負重物,肩線的設計會避開肩膀正上方,而且用平織逢線法,降低長時間與背包肩帶摩擦的不適。 

〃避開肩膀而且用平織逢線法
來減低肩膀與背帶的摩擦。〃

以保暖層來說,羽絨的蓬鬆程度(Fill Power)與填充克數、化纖的不同等級都會影響保暖能力。

以風雨衣褲來說,除了上面提到的防水薄膜以外,還可以從以下幾點判斷一件風雨衣的價值。
  1. 防水薄膜是否包含帽子:部分休閒用的防水外套,連帽的部分是沒有防水薄膜的,選購時要特別注意。
  2. 腋下是否有拉鍊:因為腋下是上半身主要最不容易散熱的地方,所以有些風雨衣會在腋下設計拉鍊,太過悶熱的時候可以直接打開散熱。
  3. 前方口袋位置設計:較貼心的風雨衣會稍微調高前方口袋的位置,讓背包的腰帶不會壓到拉鍊,行徑時還是可以使用這兩個口袋。
  4. 雨褲方面好不好穿脫相當重要,試穿時一定要套著登山鞋試試看。 

當然每個品牌的衣服都有他們的特色,選購時也不妨多跟專業的戶外用品店員們多多詢問,相信會有很多收穫的。


4. 除了衣服以外的重要小物

除了衣服褲子以外,爬山還有許多很重要卻容易忽略的衣物,在這邊也一併跟大家介紹:

毛帽:
相當重要的配件,即便是夏天還是要帶毛帽上山(基本上指得是兩千公尺以上的過夜行程),因為一到夜晚或是上到稜線,只要冷風一吹到頭,很容易導致頭痛不適。

保暖手套:
凌晨攻頂或是在營地休息,手常常凍到發抖,所以至少需要一副手套來保暖。目前我是用Costco的head手套。

登山襪:
一般會選擇較厚的登山襪來增加緩衝,晚上的時候也可以保暖。但需要注意的是要選適合自己的尺寸,另外在買登山鞋時也要一併考慮襪子厚度,最好直接穿著登山襪試穿登山鞋。( 新手特輯 | 我的第一雙登山鞋該怎麼選?
 
綁腿:
下雨時為了不讓雨水從鞋筒浸入,或是行走時有石頭樹枝掉入鞋內,我也會使用綁腿。我現在用的犀牛綁腿也有保護雨褲的功能,畢竟Gore-tex雨褲一件也不便宜。

墨鏡:
如果常常上山,墨鏡就很重要了。高海拔空氣稀薄,紫外線特別強烈,常常在山上行走的朋友們一定要一副好的墨鏡保護眼睛。

〃去尼泊爾ABC的全套穿著,
Vans化纖毛帽
偏光墨鏡
Patagonia兩件式雨衣(*附註)
Costco head手套
Mont-bell全開式雨褲
犀牛綁腿
feat. 尼泊爾神獸〃


看到這邊大家應該都了解在山上的保命穿法,就是"洋蔥式穿著""不穿不適當的衣服"上山。

如果大家準備初登百岳或正要開始登山,我也建議可以從平價裝備,或者像我一樣從手邊既有的服裝開始,等完成了一兩次的登山行程,確定自己對爬山的興趣,而且了解裝備特性後再入手進階裝備。
也有山友每爬完一座百岳會買一件裝備作為犒賞,給大家參考。

*附註:兩件式風雨衣指得是雨衣和保暖層兩件可以用拉鍊作結合,也會一起賣。但因為重量較重,比較偏休閒旅遊用,不適合登山。當時傻傻的因為便宜就買了,結果這件雨衣超重,後來就只穿它的化纖上山了

如果喜歡我的分享,歡迎加入粉絲專頁或 instagram 看最新文章喔!

延伸閱讀:


參考文章:

-
李瑞克 v.Trekker


張貼留言

0 留言